回望,展望
回望
从进入大学到现在,已经写了
第一篇日记 是 8 月 27 日:
入学报到,新的征程🚀
被各种抨击的西 1 区宿舍竟然让我挺满意,可能是翻修的缘故,也可能是没有对比其他宿舍?另外,京东能快递到宿舍楼下,是意外之喜,只是第一单快递,HKC 显示器,就坏点了,避坑避坑...
晚上稍微刷几道算法吧,明天真的要开始刷 CS61A 了,还是工程能力更重要💪
9 月 12 日,新生军训闭幕式,CS61A 结课
9 月 14 日,完成《深入浅出程序设计竞赛(基础篇)》学习
9 月 17 日,完成首个蓝题 P1242 新汉诺塔
9 月 19 日,第一节早八:军事理论
9 月 20 日,第一次写
10 月 28 日,完成 P3372 【模板】线段树 1
10 月 29 日,分流至 信息工程 专业,转专业之旅正式开启
11 月 8 日,完成 CSAPP datalab
12 月 19 日,学完 CSAPP System-Level IO,开始期末复习,停止课外学习
1 月 14 日,线性代数出分,95 分基本实现目标
1 月 18 日,大学英语出分,92 分奠定学积分胜局
2 月 19 日,中止 Stanford EE261 学习
2 月 25 日,开启高等概率论学习
3 月 5 日,完成概统学习,开始 Stanford CS229
3 月 13 日,开始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,转专业最后一块拼图
3 月 25 日,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收尾,开始完善简历
4 月 2 日,致远招生咨询会,组建转 John 班 4 人微信群
4 月 5 日,完成首个紫题 P4777 【模板】扩展中国剩余定理(EXCRT)
4 月 9 日,提交致远转专业申请,申请理由约等于简历,内容如下:
申请理由
数个月前,作为大一新生,我阅读着 CS 自学指南,第一次惊奇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,于是开始了广泛的探索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对 CS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希望借这次机会,能够进入致远理科 John 班,从而建立更系统、扎实的 CS 理论基础,更深入地学习、探索我所热爱的领域。
对 CS 领域尚一无所知的我,阅读的第一本编程书是 C++ Primer Plus,现在看来,那未必是一本好的教材,但我如获至宝,很快通过它学会了基本的 C++,并尝试用它解决一些算法问题。成功解题的快乐使我沉迷其中,不断通过博客、维基和算法竞赛书籍学习算法,不久后已经能够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。另一方面,我自学了许多优秀的 CS 课程,例如 UCB CS61A(python),Nand2Tetris(体系结构),CMU 15-213(计算机系统基础),石溪大学 CSE547(离散数学),在学习和完成课程项目的过程中有了不小收获。
在这段经历中,我意识到自己对理论的偏好:对于任何事,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我才能放心地思考。在自学概率论的过程中,由于工科概统教材缺少严格推导,便去读荆炳义教授的高等概率论讲义,建立基于测度的严格体系(之后才发现了 John 班必修课MATH2701 的讲义);接触到傅里叶变换中的 delta 冲激函数,我为这种奇异函数如何纳入数学公理体系而好奇,于是学习了 Stanford EE261(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);一般的算法学习资源缺乏对复杂度甚至正确性的证明,于是我在《算法导论》中寻找答案,掌握了算法分析的许多例子和技巧。
在学习算法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了解到 NP 问题这一概念,这带领我读完了至今读过最有趣的一本书:Michael Sipser 所著的《计算理论导论》,书中的每一个构造性证明都妙趣横生;而对角线方法每一次以不同面目出现都牵动着我的心弦。也是在这时我才发现,John 班的学生竟然能够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就享受 SJTU CS1212(理论计算机科学导论)这样有趣的课程。我将这门课的公开课程 PPT 作为《计算理论导论》的补充阅读资料,也不禁向往着,要是能真正地体验这门课的课堂该多好。
自学是孤独的,在当前的培养计划中,缺乏讨论环境,学业进步和个人热爱也并不匹配。然而,在致远荣誉计划中,却能和一群有志向的同学一起进步、探讨。在 John 班,能够自由学习顶尖的 CS 和 TCS 课程,能够使学业进步和个人热爱有着一致的方向。如果我能有幸进入 John 班学习,我定会继续在探索之路上前行,并在某一天为计算机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4 月 12 日,通知进入面试
4 月 16 日,19:00 - 19:15 面试
4 月 17 日,致远发放拟录取 offer,转专业落幕
作为小镇做题家的道路,就到此为止了。出身于穷山僻壤,费尽心机,终于有了和中游 oi 选手同班的机会,已经实属不易。春考英语的伤痕算是彻底抹平,没学过 oi 的遗憾又能何时放下呢?不过,我的一大心愿就是遇见一群智商碾压自己的同龄人,被天天完虐,那样的生活才有真正的趣味吧!或许马上就能实现了!
展望
你交总能以诡异的政策让学生苦不堪言,隔壁复旦中期退课不限门数,转专业成功就能一口气退完,快乐度过余下的半个学期。反观交大,只能退一门课,于是不得不退了即将期中考试却还未学过的电路理论,而仍要面对 魔鬼 一般的下半学期:
每周必吃的四门金课:大物实验、电路实验、工程实践、工科创
期末三门硬课:大物、高数、数据结构
学积分杀手 :大英 EPT
两门课带 pre :习概、通识
只有唐氏活动的心理课
烈日之下的体育课
12 门课构成了电院学生大一下的噩梦。幸亏退了电路理论这门 重量级金课 + 硬课,才有了存活的一丝可能。下半学期,多刷点大物题,补救下糟糕的大物期中。学学英语,准备 EPT 和雅思托福。最后,在金课和 pre 中活下来,熬过劲爆尾杀,就彻底自由了。
课外,有空就继续刷刷算法,多做做蓝紫题,尽可能接近已知 John 班同学的水平 diefish 吧。另外就暂时不必刷什么公开课了,大一混了半年多,一点工程代码能力都没练出来,在这段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写出点有用的代码吧......
至于暑假?这样的大块时间正适合学点数学,例如数论和抽代。具体怎么学,到时候再想想吧。数论能学到初中数竞的水平大概就谢天谢地了。再有时间可以看看编译原理或者 PL,还没有想好怎么入门。
总之,希望自己到时候不要因为水平太次在班里成为边缘人就是了。这么想来,平转的几位真是神仙,他们难道不担心这个问题吗?
根据现状和展望,接下来的日寄会稍微有点不同,心事已经了结,不再有焦虑的文字,希望多一些健康生活的记录。学习方面,不再由公开课驱动,而是探索一个个 算法/定理/问题 的过程,再难的东西,多花点时间搞懂总是可能的,我想这才是学习的理想状态,也是科学研究的土壤。
之前的日寄,大的主题是转专业,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简历,所有东西都学得匆忙,越后期的学习,越是如此。一遇到看起来不好对付,又不是面试刚需的东西,就直接逃避了。这样的状态非常浮躁,如今终于能抛弃这种浮躁、焦虑的状态,真正地开始学东西,当然,非常庆幸自己获得了一个额外回合,使这种理想的学习成为可能。
如果说之前的日寄是记录在交大零基础转专业何以可能,为后人提供真实、详尽的参考资料,那么下一个阶段的日寄就是记录理想的学习何以可能,如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拒绝成为一个名词党,以及如何对各个领域祛魅,打败名词党。
再往后的阶段,可能会记录科研生活,追求对前沿研究祛魅?或许是两年后?三年后?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