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# —— Umami 统计(Cloud 版)—— #}

10.17

混日子的两周,想学什么就学什么,没有规划,至少过得很爽快。

Nand2Tetris 还剩编译器和操作系统没写,听起来就不容易,所以干脆开摆,自我欺骗,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捡起。上周对数学有一些热情,然后很快又熄灭,最近又对算法着迷。

分流考后,学院迟迟不发布成绩,连相关通知都没有,于是,好像单调队列一般,分流考成绩占据了最大的重要性又迟迟不出队,导致该入队的元素感觉前面有天顶着,可以先摆一会,于是我似乎有时间做一些不重要的,性价比低的事。但实际上单调队列不是这么玩的,所有元素最终都要出队,所有事都将像从未存在过一样。

之前看到有人把写算法比作网瘾,以为是卷王的欺骗,但不是这样。这种快速带来正反馈的东西就是让人上瘾,或许有人的确因此上了大专?

什么是“高性价比”的?根据我不多的经验,在这个阶段,应该多去祛魅,多去了解不同的领域,因为每一次祛魅都让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。但我在这方面资质平庸,大多数时间还是更乐意待在舒适区自娱自乐。另一方面,自己对完美的学习路线过于执著,某种意义上是矛盾的:完美的规划首先需要首先做一个知识点的拓扑排序,然后沿着连接最多的方向走。然而,我什么都不知道,这就导致第一步就寄了。